建筑幕墻設計中的結構抗震設計
現(xiàn)代建筑對于建筑的抗震功能有著較高的要求,因此建筑中幕墻設計中結構抗震的設計也是重點所在,同時也是提高建筑抗震性能的重要途徑。地質(zhì)自然災害的發(fā)生是不可避免的,在當前的建筑設計中,人們對于建筑抗震的性能要求也越來越高,而建筑幕墻的設計的建筑設計中的重點內(nèi)容,為了更好的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還需要采用科學的方法來做好建筑幕墻的設計。
1、建筑幕墻概述
1.1 建筑幕墻的定義
建筑幕墻是指建筑外圍不承重的幕墻,建筑幕墻在本質(zhì)上是金屬、玻璃、石材等建筑材料借助鋼筋框架鑲嵌或懸掛在主體建筑外圍的圍護結構,既是主體建筑在外整體形象的代表,也是主體建筑對外的防守墻,對主體建筑起到美化和防護的作用。
1.2 建筑幕墻的分類
按照密封形式可分為:封閉式幕墻和開放式幕墻。按照支撐結構形式可分為:全玻璃式幕墻、單元式幕墻、構件式幕墻、雙層幕墻。要根據(jù)幕墻種類的不同、性能的不同而分別設計達到抗震結構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2、同抗震相關的建筑幕墻安全技術要求
對建筑幕墻結構抗震設計是否滿足設計要求,除了要確定其是否具有可靠性之外,還要對建筑幕墻是否具備安全技術要求進行了解。首先,對于建筑幕墻來說,其在設計過程中一定要對使用材料的標準進行確定,要能夠滿足結構抗震設計要求,并且要符合工程建設設計上的要求。其次,建筑幕墻要使用大量玻璃,所以對玻璃使用上是否存在不合理或者不安全因素,就要及時進行解決,以免弱化結構抗震效果。再次,幕墻以輕質(zhì)鑲嵌板材與結構框架所組成,所以對于銜接處就要非常注意,如果在縫隙或者幕墻的框架中出現(xiàn)縫隙,那么就需要及時進行粘接和固定。其中,不可使用一些與建筑設計要求不符的粘接材料,對建筑幕墻今后的維護必然會產(chǎn)生不利影響,而應選擇耐久性較好的粘接材料,以此保證建筑幕墻安全性和穩(wěn)定性。復次,因建筑幕墻中采取大量玻璃作為幕墻的基礎結構,所以幕墻建設過程中就要注意玻璃密封的問題?,F(xiàn)今,大多幕墻建筑在設計過程中都會以硅酮密封膠作為密封玻璃,以此滿足幕墻玻璃使用要求。但是,在使用過程中要根據(jù)玻璃的大小選擇不同尺寸的密封膠,以此滿足結構抗震設計的要求。最后,幕墻結構框架應以不銹鋼材質(zhì)作為首要選擇,因考慮到建筑幕墻在外部環(huán)境中裸露,所以考慮框架腐朽問題時,應以不銹鋼材質(zhì)為主,否則會影響幕墻使用的年限和抗震性。所用幕墻材料要根據(jù)幕墻結構抗震安全系數(shù)標準進行選擇,與此同時還要根據(jù)建筑工程設計的實際要求實施。在幕墻建設竣工之后,要對幕墻建設情況進行反復檢查,對其玻璃縫隙問題、墻壁厚度問題、所使用密封膠情況、不銹鋼材硬度等都要進行檢查,以保證其達到結構抗震設計要求。
3、建筑幕墻結構抗震設計
3.1 滿足不同幕墻體系的構造要求
幕墻可以分為多種形式,對幕墻結構抗震進行設計時要結合不同幕墻體系的構造要求進行設計。首先,針對鋁合金玻璃幕墻的設計。鋁合金玻璃幕墻的抗震性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自身的抗震構造以及主框架的抗震能力。因而在對鋁合金玻璃幕墻的結構進行抗震設計時,要充分考慮這兩個要素,在多發(fā)地震地帶進行設計時,一般要保證彈性層間位移角不能大于100°。在罕遇地震地帶,設計時要對結構薄弱層進行專門地彈塑變形試驗。設計人員在進行抗震設計時要重視兩個指標,抗震能力指標值和主體結構彈性層間位移角控制值,在設計過程中一般要把抗震能力指標值控制在主體結構彈性層間位移角控制值的3倍左右。對高層鋼結構進行設計時,鋼結構的抗震能力一般保持在非鋼結構抗震力的2倍左右。這樣做是為了更好地適應鋼結構的變動能力。其次,石材幕墻設計。在石材幕墻之中,石材面板一般是通過插件和掛件連接在一起。在結構抗震性能設計時重點是要防止插件從插槽中脫離出來。針對掛件與插件的設計,國家有明確的法規(guī)予以規(guī)范。GB/T21086專門規(guī)定了掛裝系統(tǒng)允許偏差,插件與插槽搭接深度偏差。在進行科學設計時設計人員要嚴格按照設計規(guī)范來對各種偏差進行適當控制,從而使幕墻抗震性能較優(yōu)。